IMG_0479.JPG我在2015年考了加拿大CASI滑雪教練執照,2018雪季結束前又拿了美國AASI的執照。跟CASI的經驗不一樣的地方是,我這次先參加了AASI考前的4天訓練營。

跟CASI的純教練認證考試歷程相比,AASI的訓練營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我們都在“玩”。所謂的玩是指我們的教練用了各式各樣的訓練方法跟技巧,協助我們提升滑雪的能力。又因為我們這一班有幾個程度很不錯的傢伙,教練給了很多我之前想都沒有想過的挑戰,很多我以為到了這把年紀,根本不可能有能力、也不應該去嘗試的挑戰。我最享受的部分是這些挑戰跟訓練我擁有好朋友們一起經歷,訓練結束以後我巴不得立刻將我學到的內容也介紹給其他沒有機會來上課的朋友。

這些可以提升滑行能力的技巧,沒有人教我,我是不可能會的,youtube上面也沒有,很多內容更是教練本身多年的經驗,這些我在完成CASI考照的時候也沒有接觸過。

我們滑雪學校一開始是採用CASI系統教學,後來也加入了AASI的內容,接著也將日本的兩大系統融入訓練課程中。學校多次邀請日本當地的專業教練,甚至是日本滑雪學校校長帶著他們的教練跟我們台灣的教練訓練。

即使我們的教練好些都有多年的滑雪經驗,人家的教練…可是雪地裡長大的。於是發生了以下的幾件事情。

1.日本滑雪學校校長穿好Binding以後看著還彎著腰穿Binding的台灣教練說:“希望以後你們不要讓我等”。

2.校長教學的時候看著整批坐在地上的台灣教練說:“其實一般上我的課的時候,沒有人是坐著的”。

3.校長找了一個斜坡,要所有人停住。日本的教練說停就停,台灣的教練歪七扭八的不是下滑就是跌坐在地。


(更新: 日本的ski教練一般是從小開始滑雪,而"snowboard"教練有一半也是成人以後才開始接觸滑雪,只不過人家訓練很嚴格,彼此之間能力即使有落差,最弱的也別我們強⋯ )

這些對於速度跟平衡感的要求,對教導超級初學者的工作內容有用嗎?還真的沒有。但是很明顯的我們教練的素質就是良莠不齊、基本功零零落落。

再說一個自己的例子。有一年我跟學校的新教練們一起訓練,在日本某個雪場的山上兩個纜車之間,有個小小的斜坡,滑下來還需要轉彎。一般人都會乖乖的先穿好兩腳,用短短幾秒滑下來後再脫板,排隊上第二個纜車。我滑了幾次以後嫌穿穿脫脫麻煩,就直接單腳滑下來。我跟校長早早下了斜坡,看著教練們小心翼翼、東倒西歪的下來。因為有斜坡又要轉彎的關係,基於安全原因這動作禁止初學者嘗試,但在AASI的訓練課程中這是教練訓練的一部分。

我可以做到這個不是因為有人要我練習,是因為…這十多年來,我幸運的累積了不少里程數! 相信我在美洲的雪友很多都在不自覺中有了這樣的能力,因為我們擁有地利之便可以每周上山滑雪,基本功力慢慢的、默默的練成。

無論是你只想要開心滑雪、想要當教練、想要當選手,每個角色都有流血流汗付出的需要。技術、里程數、體能鍛鍊,臉書上的掌聲是一時的。

我很認真地替年輕教練想過,來日本當教練幾年,他們的未來在哪裡?對以後的工作有些甚麼幫助?要繼續走運動教學的路線嗎?要自己開業嗎?要留在日本發展嗎?這幾年雪場的工作要如何對他們有意義?

撇開那些有本錢可以只拿當教練當人生興趣跟遊樂的教練不談,我還真的不知道這樣的工作除了體驗雪場鄉下生活之外,對年輕教練的未來有甚麼幫助。尤其是當教練不經營、不投資、不督促自己的時候。

如果利用教滑雪拿來當成賺錢工具,那也就只是個短期的苦力或是交朋友、打發時間的方法,只是人生中吉光片羽的回憶。

看看其他滑雪界的前輩,有人很努力的往上考照、努力的寫考照分享,努力的寫教學分享、努力的介紹滑雪裝備、努力的成立滑雪學校、經營社群、經營民宿、辦活動。生活的意義是要自己去開發跟創造的。

華人滑雪市場需求暴增,台灣人的滑雪學校一間間的開,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很多的競爭對手,但是我們有自己的定位跟長期計劃。我們是在蓋磚房,希望這個事業長長久久。

(又囉囉嗦嗦了寫了一大篇…)

(待續)

arrow
arrow

    gingerdr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