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內文將沒有配圖,大家出門走走就可以看到我文中所提的一切,而且,我希望你自己去看,好好的盯著看。
這陣子快速的在日本、首爾、台北之間切換移動著,我趁這機會認真的研究著三地間大眾捷運系統上的標誌、廣告、以及街頭的樣貌。
先不要冠上我崇日韓、輕台灣的名號,基於某些原因我對日、韓兩國現在都有點怨念跟創傷,回到台灣立刻被同胞的溫暖安慰到,但是...醜的視覺跟溫暖人情是兩件事,不要混在一起。
以下是我這陣子對中國、台灣、日本、韓國幾個地區的人跟環境做的小雜記。
1. 日本滑雪學校經手的客人中間,台灣人的愛比價、難搞...我們都認了。但是相對於台灣客人的斤斤計較跟無上限各式要求,另外接到的連續三組上海客人就顯得非常的大方。選擇價位高出許多的私人課程就算了,課程是一天一天的追加上去,只求小孩子可以紮實的把滑雪學好。大概也是因為會來日本滑雪的這幾組家庭,經濟環境比較好的關係,他們常在跨國旅行。小孩學生的言談很明顯的格局大很多、用字精確很多。
2. 在日本某個小機場入境的時候,機場明顯的可以分出三大種人- 中國、日本、韓國。中國組人馬不知道是從哪個城市來的,男男女女身上的穿著讓我大開眼界。亮片、水鑽、粗糙假動物毛、大面積的卡通圖案...各式樣俗豔的裝飾出現在大紅大綠、大金大銀的衣服跟鞋子上面。女人如此,小孩更是嚴重。有一種把衣櫥裡所有特別的衣服全部一起穿上身出國玩的感覺。
3. 韓國仁川機場。機場內有個"韓國文化推廣中心",裡面販售著個是精緻優美的韓國器物跟女性首飾。令人驚訝的是裡面穿著韓國傳統服裝的解說員,全部都會說中文。明亮先進的機場內,一路大聲嚷嚷叫喚說話的,也是中國人。
4. 一般日本街頭或是機場,日本人的外套不外黑灰白、很少有亮色或是大片圖案,更不會有不同色系或是不同圖騰的混搭。如果有搭配的很誇張色調的年輕人,你也知道他是故意的、是精心搭配的、是有型的。常看到小女孩穿著黑色的洋裝,如果有看到全身亮粉紅的小女孩或是全身卡通圖案的小男孩,多半是台灣或是中國來的遊客。
5. 日本跟韓國電車上面的液晶電視廣告,質感都非常的好。無論是配色、用字跟內容,都令人感到舒服。就算是有用到動畫人物,人物的角色造型跟風格都非常的多元跟細緻。我特別注意日韓在平面刊物上漢字的使用,想研究為什麼他們可以用的這麼乾淨?
回到台灣。以下我注意到的事情,也許久居在台灣的台灣人早已經習慣跟麻痺,但這些都是很恐怖的地區習慣或是競爭下惡性循環的結果。再次強調,醜就是醜、跟溫暖人情無關。
1. 中文的使用。台灣人在使用中文的時候,很喜歡加邊、加框、加兩重框、加立體、加陰影、加邊加框加立體再加上陰影!創作特殊字型、漫畫化、每個字都大!
2. 大型廣告的設計。從機場開始就可以看到許多經典範例:一片廣告上面用上許多不同字體的文字,並有著不同的顏色。有些文字加框、有些加陰影。畫面上搭配著瑣瑣碎碎的圖片跟漫畫圖案。
3. 過度漫畫化。也是從機場開始,所有的告示都色彩繽紛,配上漫畫人物的圖案。無論是跟衛生有關、跟警務有關、跟違禁品有關....全部都要加上Q版漫畫人物!
4. 機場的裝飾。身為一個"國家"的主要機場,機場內的過年裝飾跟一般商家在後火車站買的裝飾品差不多。明明就是同一個猴年,但是不同式樣的漫畫猴充斥機場。大概是猴子跟人長得最像,一醜起來特別顯眼。
5. 其他機場標示字體、機場人員的服裝跟用品我就不多說了。
有次在桃園機場入關的時候已經過了半夜,遇到洗手間內大夜班打掃阿姐很認真的檢視著每間廁所。我離開前對著她說了一聲謝謝:"洗手間好乾淨,辛苦了。"大姊友善的笑笑。我一邊感謝她一邊問自己:什麼時候開始,遇到乾淨的洗手間會有慶幸的感覺?在先進國家,這不是理所當然的嗎?離題了,抱歉。
街頭的招牌跟大樓外觀
台北市中心還好,台北縣街頭就很嚴重,之前去了一趟宜蘭,也是慘不忍睹。其他地方大家就自己觀察研究一下。
1. 招牌不夠,用廣告包裹大樓。
建案的大型廣告包裹大樓就算了,至少大部分建案的廣告還算漂亮。但何時開始,店家開始將自家的服務內容、菜單、促銷方案、產品使用前後對照...全部都上招牌或是把建築物包起來?
(看到有個在街頭轉角的中藥店,超巨大兩層樓高、三店面寬的包大樓廣告上面有個顯眼的白人女生臀部,上面有條數字皮尺。你是要告訴我吃你的中藥可以瘦身,但一定要做到這樣嗎?)
2. 沒有廣告的地方,也會看到廣告商留的電話。
看起來主要路段的大樓牆面,只要有大片的"空"位,就會被廣告商拿去賣廣告。所以住戶或是大樓的擁有者,寧可多賺點廣告錢卻連臉面都不要了嗎?有些店家集中、過路量大的巷弄路段,轉角處可以說是已經被包到建築本身的樣子完全不見,每個店家都要爭奇鬥勝、要大、要loud、要明顯、要突出...的結果就是- 什麼都看不到了。
3. 招牌上的文字字體跟用色我就不多說了,網路上有很多討論。
4. 到處都是標語。
家裡前面的學校地下停車場,出場前取票處光是"不要倒車"就滿滿的貼了六張,完全覆蓋取票機。大家有機會認真四處張望一下,街頭、店家、生活的四周充斥著各式各樣的標語。光是上個廁所就可以看到"不要丟衛生紙到馬桶,馬桶會噎到"、"請把衛生紙丟馬桶*,留給下一位使用者乾淨的使用空間"、請對準、請節約用紙、請記得隨身攜帶的物品、請不要倒吃剩食物進馬桶、這是警鈴不是沖水鈕、來匆匆去沖沖...大家真的都沒有發現或是懷疑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多的提示標語嗎? 你們知道只有台灣(台北) *是這樣嗎?
(*台北以外地區我不熟)
(*日本雪場也有看到請大家將衛生紙沖掉的標語,不過我確定那是給台灣人(中國人)看的。)
我更好奇的是,很多標語內容,不都該是生活基本常識,為什麼需要這樣四處提醒呢?!
5. 無所不在的布條。
幾乎每一個店家都喜歡掛布條!新品促銷、開店促銷、過年促銷、年後促銷、年中促銷、週年慶促銷、結束營業促銷...。掛布條的方式醜,防布條不要亂飛的方式更醜。為了防止布條被風吹的亂亂飛,很多店家都會拿重物綁在布條的下面兩個布腳,除了CD片,我看過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樣的寶特瓶水罐,經年累月後水罐的內外紛紛出現綠色小生物...。
在評論福祿猴的美醜以前,先別提主觀的美學。想想我上面提的一些街頭現象跟生活習慣,有多少是你已經習慣到早就不知不覺的?至少要先知道自己生病,才會想要看醫生。如果你覺得滿街頭的廣告看板跟標語很溫馨、很幽默,你很喜歡,讓你覺得很有家的感覺。台灣的美學才沒有病,不需要改變。你堅持台灣Number One,台灣真是好髒、好亂,但是好好玩!
那我祝福你。
(作者本人我在台灣念完工業設計後到舊金山念視覺設計,定居美國10多年後回台灣創辦藝廊,又到日本擔任滑雪教練。流浪在各地,對於漂亮或是醜的事物,都還保有新鮮感。)